|
無人化作戰鋒芒畢露——加快無人化作戰力量建設完善無人化作戰力量發展戰略 無人化作戰力量建設向哪里走、走到什么地步、達到什么標準,必須有明確清晰的指向規劃。要有總體目標,為無人化作戰力量建設發展指方向、繪藍圖,這需要長遠發力、久久為功;要有具體目標,清晰近期干什么、中長期干什么。只有這樣,無人化作戰力量方能從愿景變為現實,馳騁未來戰場。要明確建設重點,把無人化裝備、無人化部(分)隊組織形態、無人化作戰理論作為建設發展的重點,通過點上的突破,立起無人化作戰力量的四梁八柱,引領和推動無人化作戰力量快速發展。要明晰發展步驟路徑,通過戰略步驟規劃,使其建設有清晰的時間節點,同時要規劃發展路徑,讓無人化作戰力量建設發展在多路徑中,快捷高效實現目標。如美國防部第7版《無人系統綜合路線圖(2017-2042)》,就提出聚焦無人系統全域作戰,并開始探索“幽靈艦隊”概念,意在將小型無人機蜂群、水面和水下無人艇蜂群集成到一起,提升跨域協同作戰能力。 搞好無人化作戰力量裝備研發 無人化平臺、無人化系統,是搏擊無人化戰爭的物質力量,是未來戰場構成的基本要素。與裝備無人化大趨勢相一致,無人化裝備在戰場上日益發揮重要作用,加速體系化推進無人化裝備研發已刻不容緩。可運用自主深度學習與類腦計算技術、自主控制與協同控制技術、腦機接口與控制技術、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等,研發具有自動規避、自主導航、自主飛行控制、自動敵我識別、智能決策和武器投放控制等多種功能的體系化無人裝備。如研發機體隱身化、小型化、微型化和高空、高速、長航時的全譜型、全能型、可靠高效的無人機,可使未來空中作戰在更大空間、更多方式展開。研發適宜全天候、全地形野戰條件下作戰的無人車,可使未來地面作戰在惡劣的地形和天候條件下能夠安全高效地展開。研發具有智能感知、智能決策、自主作戰多功能機器人,以突破人體極限完成極高、極遠、極微、極深、極難等作戰任務。如俄羅斯研制的“波塞冬”核動力無人水下航行器,水下最大速度70節,工作深度超過1000米,能夠進行洲際間水下不間斷航行,可攜帶核戰斗部,成為具有戰略打擊能力的無人化裝備。 組織無人化作戰力量作戰實驗 無人化戰爭呼喚無人化裝備、無人化部隊。無人化部隊建設可按照“試驗-試點-推開”的鏈路同步展開、加速推進,催化無人化戰斗力加速生成。一是加速試驗。無人化部隊沒有現成答案,也無更多的經驗借鑒。可按照試驗裝備性能、試驗結構編成、試驗運行模式等,將適應未來戰爭需要的無人化部隊模型打磨出來。二是加速試點。無人化試驗取得基本成功后,應迅即展開無人分隊、無人部隊試點建設。試點可“多點”同步展開無人機、無人車、無人艇、機器人等混編的無人化部隊試點建設,在最短時間內取得最大的建設效益。三是加速推開。無人化試點成功后,應加速部隊向無人與有人結合轉型發展,有計劃有步驟地疊加推進。近年來,俄羅斯無人化作戰力量發展就非常迅猛,按照規劃,到2025年智能機器人裝備將占俄軍整個武器裝備的30%以上,無人機數將占到空軍戰斗機總數的40%,2050年前,俄軍70%的現代化作戰裝備將植入智能機器人技術。 促進無人化作戰力量戰力生成 著眼無人化裝備發展趨勢,前瞻性創新并組織實施無人化裝備、無人化部隊演訓活動,搞好無人化作戰力量大練兵。無人化裝備研發、無人化部隊建設、無人化訓練是軍事變革的前沿領域,技術如何突破、戰斗模塊怎樣編成、作戰如何制勝等,亟須加速無人化理論創新發展。采取理技融合的創新方式,推動無人化建設訓練作戰理論創新發展。要走實無人化裝備訓練路徑,通過無人化裝備技術訓練、無人化部隊戰術訓練、無人化部隊演習,演練和研討未來無人戰場制勝特點規律。要以超前的戰略視野推進無人化作戰指技培養,前瞻儲備與培養無人化作戰領域人才。如在納卡沖突中,阿塞拜疆組織無人機引導己方火力打擊或直接打擊敵方重要目標,作戰效果明顯。可以預見,在不久的將來,戰場上將會活躍著數不清的無人化力量,形成真正意義上的“無人軍”。 |